渠蓋的歷史
渠蓋的誔生與香港的發展歷史緊緊相連。在開埠初期,渠道設計單一,只依靠雨水沖走污物,而溝渠並無被覆蓋,易滋生及散播細菌。一八九四年,香港發生鼠疫,促使政府加速實施排污的改革,包括雨污分流及覆蓋溝渠,從此供水及排污管道就轉到地下。後來又開始以堅固生鐵取代石和粗陶,建造更耐用的管道和井蓋。
「圓清方濁」
現時,香港常見的渠蓋花紋主要分兩種,小正方形格子為污水渠;圓圈放射式花紋的則是雨水渠。因此,坊間也有「圓清方濁」這個簡單易明的說法。這種渠蓋設計方便維修人員識別。
渠蓋的神秘符號
原來這些文字符號如同渠蓋的身份證,用以說明渠蓋的負重能力、所屬工程項目等重要資訊。
- 「H」、「M」、「L」
它們顯示渠蓋的負重能力。H即Heavy duty(重級),可以承受重型貨車在上面行駛;M即Medium duty(中級),可讓普通車輛通過;L即Light duty(輕型),適用於一般行人路。 - 「DC」則是指渠務署合約(Drainage Contract),一般後接渠蓋的製造年份及合約編號。
除此之外,部分渠蓋上亦有標明相關的設計標準,以及工程項目號碼。例如﹕「EN124」是歐盟標準的認證。它是規範路面渠蓋的品質、類型、通過的測試等要求的標準。
設計特色
- 渠蓋形狀
部分方形渠蓋由兩個三角形組成,以減輕渠務人員的體力負荷。 - 凹凸表面
渠蓋表面必須凹凸以增強其防滑程度。 - 渠蓋上的「眼睛」
渠蓋上有兩個圓形狹縫,就像兩隻眼睛,是讓渠務人員插入特別工具,以拉起渠蓋之用。